|
北妓
发表于 2022-5-2 00:36:12
|阅读模式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1天,国内冰雪运动的热度在持续升温。
痴迷运动健身的叔同第一次接触滑雪是在四年前,“北京的冬天很冷,很多户外运动做不了,在同事的带动下,我去体验了一次滑雪,结果就爱上了。”
据他回忆,那时候,崇礼还没有那么多滑雪场,滑雪的人也不多。如今,叔同已经是一家滑雪俱乐部的主理人,俱乐部从三年前开始成立,当时会员仅6个人,如今已壮大到600百余人。这个雪季(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俱乐部平均每周组织1-2次集体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吸引数千人参加。
天猫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天猫滑雪相关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滑雪相关的新品牌数量翻2倍。同年,德国奢侈运动品牌BOGNER(博格纳),美国加州潮流品牌VOL等不少国际滑雪品牌在中国开出首店,布局中国冰雪市场。
滑雪消费的快速升温还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去年5月,高瓴资本与单板滑雪品牌Burton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Burton业务。12月,国产羽绒服品牌与BOGNER(博格纳)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高端时尚及运动服饰市场引进BOGNER品牌及RIRE+ICE品牌,计划五年内建立80家线下零售店。
雪场排队堪比环球影城,教练都不够用了
这个冬季,谁的朋友圈里还没几个晒滑雪照的朋友?
广角镜头里,宽大的彩色雪镜几乎遮住了上半边脸,手持滑雪板,身穿又酷又飒的滑雪服,皑皑白雪充当了天然反光板,再映衬着身后蔚蓝的天空。这样的场景,比在健身房里的“出片率”高多了。
社交平台上,类似场景的照片铺天盖地。2020年小红书上滑雪相关笔记的发布量同比增长89%,11月下旬,滑雪内容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50%,发布量同比增长300%。目前,该平台“滑雪”相关的笔记数量超44.6万条,尤其是以滑雪穿搭、滑雪装备、滑雪拍照为主题的笔记备受欢迎。更有甚者开始“花式滑雪”,穿着汉服和比基尼的她们在冰天雪地里赚足了眼球。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当然,对于真正的滑雪爱好者来说,吸引他们的并不是滑雪超高的“出片率”,还有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
“滑雪有种魔力,即使摔个半死,只要是稍微能自己滑动个几米,成就感也是爆棚的。”如今能驰骋滑雪“黑道”的李明清晰地记得一个画面,刚接触滑雪时,当他历经数次摔倒了爬起来,坐在雪地上休息,看到旁边的人从身边飞速而过,他就想着,“总有一天一定要和他们一样。”时代财经了解到,滑雪场的雪道会根据不同坡度分成不同等级,初学者雪道,一般标注为绿色,坡度一般不超40度;蓝色的中级雪道一般不超65度;最高级的是黑钻雪道。
“从去年冬奥会开始宣传,滑雪场的人就超多,这可能也和我们这边滑雪场建设数量变多有关系。”生活在山西太原的笑飞说,两三年前,太原市周边的滑雪场在3家左右,近两年周边滑雪场增加到了近10家,“更多的雪场开了高级雪道,去滑雪的人至少多了三成。”
“以前,滑雪场的生意在工作日和周末存在明显的差值,但现在工作日去滑雪的也很多,周末就更不用说了。据我所知,北京周边大大小小的滑雪场缆车排队的时间起码半小时起步,堪比刚刚开业的环球影城。”和笑飞一样感受到滑雪运动消费人数激增的还有叔同。
社交平台上的一则视频显示,早上8:30的松花湖滑雪场缆车还没有开,等待滑雪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北京怀北国际滑雪场试营业期间,有网友直言遇到单板雪板和雪鞋严重供应不足的情况,魔毯项目队伍至少排了两三百米。另外,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吐槽“滑雪1分钟,排队两小时”的尴尬处境。
另一个能反映滑雪需求激增的是滑雪场教练的供需关系。包括叔同在内的多名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目前,大多数雪场教练都需要提前预约,一个教练一天需要对2-3批学员进行培训与教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20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10年-2019年,中国滑雪人次由630万人次增至2090万人次,滑雪场数量由270家增至770家。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1-11月共新增1206家滑雪相关企业,同比大涨61%,新增企业数量达六年之最。目前,河北省滑雪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741家,黑龙江和广东省以684家和627家位列二、三位。
滑雪培训半年回本,装备销售赚翻,雪场却在内卷
年轻人涌向滑雪场,相关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
从2011年就开始接触滑雪的郭潇,在2018年开始在冰雪资源极其稀缺的广州筹备滑雪培训业务。“因为在南方,滑雪作为爱好的成本(时间和金钱)非常高,在室内滑雪场稀缺的时候,南方的滑雪爱好者需要到北方体验这样运动。”
郭潇回忆,以前南方的滑雪爱好者只能选择在雪季乘飞机去北方的雪场,但滑雪是一项需要练习的运动,如果要想在技术上有所增进,一个雪季反复数次往返、甚至花一个月的时间住在雪场也是有可能的。“那时候,很多爱好者想要技术提升,只能等待一年一次的雪季到来。”
“后来,我去滑雪的过程中发现,北方雪场里南方口音的人越来越多,说明这个需求越来越旺。”南方滑雪资源稀缺与需求的矛盾,让郭潇看到了机遇。
结果证明,郭潇赶上了好时机。目前,他是一家滑雪培训服务品牌雪乐山广州门店的主理人,门店自2019年开业以来,培训人数已超2万人次。滑雪相关设备、雪具、人工成本、水电成本加起来,回本周期仅用了半年左右。
据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包括滑雪场运营、滑雪装备、滑雪培训、滑雪建设设备四大主要产业。
这其中,最赚钱的并不是滑雪培训。“据我所知,滑雪装备利润非常高。因为即便是初次体验,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或租或买。”叔同认为,滑雪运动因为门槛高,具备天然的社交属性,催生了装备消费的热度,“滑雪得先立‘Flag’,在雪场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滑雪技术不一定有多好,但是穿好装备的却不少。”
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滑雪培训的毛利率达30%-35%。滑雪装备品牌的毛利率最高,其中滑雪板、滑雪服毛利率约为40%-50%,头盔、雪镜毛利率可达到70%。一位消费投资领域人士也对时代财经表示,滑雪装备成为这一领域最热的细分赛道。
但值得关注的是,滑雪场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这份数据显示,和装备与培训行业相比,滑雪场因为盈利模式单一,毛利率仅为15%。叔同向时代财经证实,即使是在滑雪项目最为火热的崇礼地区,六家滑雪场中,仅有一家处于盈利状态,其他均为亏损。
他分析:“滑雪运动不可忽视的属性就是夏季缺失,它需要将收入均摊至全年,属于靠天吃饭的行业。滑雪运动的热度同时催生了一批滑雪场的诞生,以崇礼地区滑雪场为例,雪场也形成了内卷竞争,若非雪场内雪道的风景以及场景有特别独特的竞争力,爱好者就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雪场。”他直言,雪场对于提升雪道竞争力能做的十分有限,更多依赖于本身的自然资源优势。
一套装备上万元,滑雪运动也有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滑雪并不是一项没有门槛的运动,滑雪市场爆发性的增长在从业者的眼里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随着我们国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奥会来临,政策和资本的加持,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叔同认为,中国市场的滑雪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更客观来看,滑雪运动对爱好者来说,时间和金钱成本比其他户外运动要高许多。
他和时代财经算了一笔账,“以北京周边雪场的一次滑雪体验为例,滑一次雪,需要来回路费、滑雪场的门票、租借装备、吃饭,有的还需要请教练。基础人均消费至少600至700元,如果去到崇礼,就涉及到住宿等,人均将去到1500元-2000元,这还仅仅是体验式的滑雪。”叔同说。
对于将滑雪作为长期爱好的人来说,这一开销会直线上升。据叔同计算:“滑雪从头到脚的基本装备就要上万元,一套雪具装备正常使用3-5年,加上雪场一个雪季的季卡,目前的市面价格通常在3600元-7000元不等,加上往返路费、食宿等花费,每次人均700-800元,每个雪季参与10次滑雪运动,第一年花费要至少近2万元(含基本装备)。”
根据亿欧整理的主要滑雪装备品牌数据,一套初级滑雪装备花费在3000-10000元之间;而一名滑雪发烧友选手,一套顶级的装备花销或在6万元以上,如果再热衷于购买联名款、限量款,价格更是不可估量。
根据叔同的经验,真正的滑雪爱好者很少局限于在某一个滑雪场的单一赛道体验,他们可能会选择多个滑雪场,甚至去到外地体验各种赛道,例如新疆,或是远赴国外,这也涉及到时间、交通和住宿成本,综合下来,滑雪烧钱程度可见一斑。
这样的高投入,让许多滑雪者对于滑雪运动停留在了“体验”阶段。
“我们国家滑雪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它对大众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运动项目,现在成为不少企业团建的选择,氛围是有了,但是这样的体验式消费能让多少人留在这个圈子里?”叔同认为,这还有待观察。
他还给出了俱乐部测算出的一组数据,参与滑雪运动的消费者中,体验者和单雪季滑雪达10次以上的爱好者的比例为70:1。《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滑雪人次为2090万,其中滑雪体验者占比高达77.4%,年人均滑雪次数不超过2次。
郭潇也对时代财经表示,开业两年以来,尽管全年有比较稳定的业务输出,参与滑雪课程体验的消费者有接近2万人,但是实现到店系统学习课程,达到初级以及更高水平的人数,每年约为1000人左右,这一数据在各地区行业内或属中上水平。
尽管如此,从业者们对滑雪运动消费的未来市场仍然乐观。郭潇坦言,“滑雪在数年前仅仅是一个小众的极限运动,而现在我们发现它已经开始破圈走向大众化。”
多名从业者认为,中国滑雪运动渗透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韩国滑雪人口接近总人口的30%,日本则有13%-15%的比例,酷爱冰雪运动的欧洲人滑雪渗透率甚至高达70%。
“虽然中国滑雪渗透率不足5%,但随着滑雪场的增多、滑雪装备品牌的可选性增多、相关培训机构的数量增多,滑雪运动的门槛在近几年不断降低,也成为从业者的目标。”郭潇认为,即便冬奥会之后,滑雪运动消费退潮,行业仍然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我觉得起码能维持3-5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这片蓝海。而据体育总局相关规划显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或将达到万亿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