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深入,很多地方、产业发展迎来了分水岭,有民宿等行业近乎“归零”的惨痛现状,也有更多行业在经历着难关冲击的同时,也开始着眼抗疫胜利后全面复苏,乃至更快更好发展的远景,而后者尤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代表。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上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吸纳就业多等特点,使得纺织服装产业成为了我国中西部很多地方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特别是纺织服装产业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使得服装产业成为了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贫困大县、经济弱县等县市的极为重要的民生产业。
这方面,以由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李刚会长推动的“巧媳妇工程”为典型。以淮滨、潢川、长垣、西平等县域为代表等“巧媳妇”工程,通过行业协会牵头,由大企业带动、大品牌支撑、大订单拉动,“两化融合”起步,把中心工厂建在镇上,把卫星工厂沉到村里,在河南广大农村和新型社区建成星罗棋布的“卫星工厂”和“流水线班组、工段”,在劳力资源丰富的县乡村建设形成服装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把众多“三无”妇女组织起来,经过严格认真的工业化培训,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产业工人。
我举一组数据:河南现有服装生产和贸易企业16.7万家,从业人员480万人,年产服装32亿件,年产值330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进“巧媳妇工程”建设,各县乡工业园区建成6800个“巧媳妇”工厂,安置70多万农村留守妇女和富裕劳动力就近就业,使20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某种程度上,以“巧媳妇”工程为代表的服装产业,成为了近两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最重要、成效也最明显的产业支撑。
但是面对2020开年突如其来疫情的冲击,作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民生产业之一的服装产业迎来了很多难关和困境。
特别是,随着各地逐步开启产业分期分批复工大背景下,服装产业在复工过程中,却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服装企业普遍缺乏必需的防护物资。
近年来,虽然服装产业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但其整体上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突出的产业,办公条件无法满足防疫人员密度要求。特别是疫情突然爆发,很多企业缺少足额的口罩、消毒设备等防疫物资,复工后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较大。
其次,整个行业存在全面缺工难题。
防疫背景下,整个服装产业均面临着全面缺工难题。河南服装行业协会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企业因人员不足无法开工,少部分已开工企业则因人员不足,产能利用率不足60%。如何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推动服装产业工人逐步复工,成为了留给各地思考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第三,产业链上下游供销不畅,影响产业复工进度。
近年来,服装产业集聚、集群式发展成为主趋势。但疫情中,还是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受到影响,会波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而且服装产业上下游联系紧密,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下游各地大小服装商铺均暂停营业,服装销售市场低迷。双重短缺夹击之下,服装产业复工意愿和进度,都遭受着极大考验。
第四,因订单、流动性等难题,资金压力巨大。
由于疫情事发突然,很多服装企业一方面面临着“老”订单无法完成的困境,特别是春节是服装产业消费的最大旺季之一,各企业积压的订单总量巨大,而这也意味着巨额的违约金;另一方面,则是服装企业资金周转、流动性本身不强,在延期开工背景下,整个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以上四点服装产业正面临的困境,需要各地结合疫情和产业发展综合考量。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可以参考借鉴。
比如,杭州市为满足企业复工的用工需求,降低返程途中的疫情传播风险,向铁路部门申请开行外地复工人员专列,方向为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贵州、成都等地。经统筹协调,制定了复工人员专列开行方案,完善进站、候车、乘车、出站等环节的疫情防控和客运服务措施。
杭州的经验,对于各地解决服装产业全面缺工难题,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当然,随着我们离抗疫最终胜利越来越近,思考疫情过后,服装产业全面复苏以及更长远的发展,也是当下必须综合考量的重要课题。
这方面,笔者也有几点建议:
首先,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与回归经济深度融合,将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过去几年,返乡人员熟悉了市场需求、掌握了生产技能、积累了经营经验,而且创业方向涵盖一二三产业,近年来更是呈现出了产业集聚化发展、量质齐升,特别是对于服装产业来说的好现象。
可以说,这个群体就会汇聚成乡村振兴、中原出彩的强大力量,也会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而信阳、驻马店等多地实践证明,“回归经济”成为了新时期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关键动能。
这方面,以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打造的服装产业集群为典型代表。正如淮滨县委书记淮滨县委书记曾辉介绍的,该县在打造服装产业过程中,不仅项目推进速度非常快、产业链的智能化、链式发展程度极高,而且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了产业闭合圈和完整的产业生态。
可以说,淮滨为下一步服装产业发展,特别是如何打造服装集群、特色园区,提供了一份极为宝贵的经验。
第二,真正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作用。更多结合、利用河南省服装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专业作用,通过它们牵线搭桥,打造更多类似“巧媳妇工程”标杆村,标杆镇,样板县等样本组织形式,动员、整合、培训、转化留守妇女,培育服装产业工人队伍,协助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建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