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 关注微信

湖北服装圈

香奈儿商标纠纷首遭败诉 设计免责还是策略失误?

[复制链接]

2022-5-1 06:53:30 301 0

浅唱忆往昔 发表于 2022-5-1 06:53:30 |阅读模式

浅唱忆往昔 楼主

2022-5-1 06:53:30

法国奢侈品牌CHANEL在中国的一场商标诉讼以二审败诉结束。这也是国际一线大牌首次出现罕见的商标侵权案败诉案例,一时间在时尚圈掀起一轮热议——产品设计形状类似但未用于商标使用,到底算不算侵权呢?败诉原因成谜,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同时,关于这一案例未来可能给其他品牌纠纷案带来的参考意义,也成为行业里的潜在焦虑。  

   

奢侈品行业专家认为,不排除CHANEL继续上诉的可能。法律界人士认为,构成商标侵权的前提是作为商标来使用,但此案应属著作权诉讼范畴,CHANEL败诉或源于诉讼策略失误。  

缘由 诉讼策略失误?  

据时尚媒体LYMAX报道显示,上述诉讼始于三年前,CHANEL在这场官司中经历了从一审胜诉到二审败诉。  

如何界定商标侵权,被部分专业人士看作是诉讼结果反转的关键所在。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公告中了解到,该诉讼始于2016年。广州市珠海区工商局经检查发现,叶某宗经营的周百福珠宝店销售的部分耳钉、吊坠、戒指等商品形状与CHANEL注册商标近似,存在侵犯CHANEL公司“双C”注册商标专用权饰品的行为。在对该店铺经营者叶某宗进行处罚后, CHANEL公司又以叶某宗为被告提起诉讼。  

一审中,叶某宗表示,涉案店铺是香港周百福珠宝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加盟店,主要从事周百福品牌的经营,销售的产品都须经周百福检测合格后挂周百福标签,没有使用CHANEL公司的注册商标。其不知道被查扣产品涉嫌侵权,涉案产品标价仅6000多元,且尚未销售和获益,也没有使CHANEL公司遭受损失。2017年,该案一审判决CHANEL公司胜诉,叶某宗须赔偿CHANEL公司经济损失6万元。叶某宗不服,遂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上诉。  

二审认为,当商品形状与注册商标近似时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首先要判断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只有构成商标性使用,才会构成商标侵权。其次要看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构成混淆、使消费者将案涉商品误认为商标权利人商品的情形。  

就本案而言,叶某宗经营的店铺销售的商品没有使用过CHANEL的注册商标,CHANEL公司也没有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叶某宗经营的店铺在销售上述商品时,存在利用该商品与CHANEL公司注册商标相似而招揽顾客、推销商品等将其作为商标性使用的情况。最终,二审判决叶某宗胜诉。  

对于这一结果,知识产权律师王晔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品形状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前提是该商品形状是否注册为商标或作为商标来使用,此案中该前提不存在。但这种情况有可能侵害的是其他知识产权,比如著作权,CHANEL败诉或源于诉讼策略上的失误。  

CHANEL公司是否会选择继续上诉?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联系采访CHANEL公司,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不排除CHANEL继续上诉的可能。  

现状 商标纠纷极为普遍  

商标是一个品牌标记、LOGO和符号的象征,是保护时尚 IP 众多元素中的关键,也是很多品牌的“身份证”。  

今年4月,CHANEL曾发布声明,强调品牌商标“CHANEL”写法全部为大写,以此强化品牌的统一性,将品牌名称打造成专有名词,足以见LOGO被赋予的强品牌效应。也正因如此,奢侈品LOGO成为最容易被仿冒的对象。  

北京商报记者检索相关案例发现,近些年,奢侈品牌的商标诉讼屡见不鲜,且不仅局限于中国。2014年,CHANEL就曾起诉华裔西班牙公民及其名下意大利珠宝公司注册的双S交叉标志与其品牌双C商标极为相似,涉嫌商标侵权。2017年,CHANEL在该案件中胜诉。Gucci的“双G”LOGO也是山寨重灾区。据2018年相关报道,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起诉意大利一中国皮具制造商采用了与Gucci双G商标非常类似的反向双C商标,给消费者带来了混淆和误导。2016年,Gucci和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因“蓝红蓝”和“绿红绿“条纹图案发生数轮诉讼车轮战。再往前追溯的话, Gucci在2009年时还曾和美国时尚品牌Guess产生过商标纠纷,诉称Guess使用的双G和绿红绿等商标侵犯了自己品牌经典商标的知识产权。  

   

趋势 LOGO热衷度将继续下降  

贝恩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3%,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到2027年,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约占家庭总数的65%。  

但与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存在的是,中国消费者对网购奢侈品的真伪鉴定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据某奢侈品闲置鉴定交易平台统计,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奢侈品总鉴定需求数量约为2017年的170%。中国消费者明显表现出对奢侈品仿品的担忧。  

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加大对售假的处罚力度,同时不少奢侈品鉴定机构也孕育而生。从上述案例可见,即便专业的机构与品牌诉讼程序尚且出现对是否仿冒的争议,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则更加面临难以辨别的尴尬。  

各大奢侈品牌一面在中国市场扩张店面、加速线上线下布局,一面“修炼内功”,加强对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以尽可能减少相关损失。LVMH集团就在今年初推出了区块链加密溯源平台AURA,用来验证高价商品的真伪。此外,江诗丹顿、HUBLOT等高端腕表品牌也都运用区块链技术防伪。  

不过,周婷表示,中国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其实对于LOGO的热衷度已大幅度下降,去LOGO化已是不争的市场趋势,但由于LOGO的强品牌效应以及中国消费者的初期消费心理,成为部分商家加以利用的捷径。她强调,一直以来,国际奢侈品牌对于各个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类似商品”非常头疼,并花巨资去打假,但是范围太大,并非仅凭法律手段就可以完全解决。  

目前,由于大多数品牌方不提供鉴定服务,普通消费者缺乏鉴定能力,交易场所逐渐转移到线上,种类繁多的电商社交媒体平台也提供支付功能,奢侈品的渠道增多,国际品牌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行业间认定是否侵权的难度和成本也持续增加。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王晓然 孔瑶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