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零售百强榜分析报告显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尼尔森零售研究总监解楠接受专访时分析原因,并建议外资和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在新零售时代都应更准确把握消费者特点。
日前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上,业内人士热议新零售时代,从各个维度分析中国消费者。
万达商管集团首席总裁助理兼招商中心王锐说,依托信息设施建设和软件平台开发,万达广场获得大量数据信息,每年累计的与消费者相关的数据超过800亿条,使其更清晰和准确地捕捉顾客画像。根据这些数据,万达发现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偏好关键词是:品质、品牌、个性、健康、智能和服务。其中,作为消费主力军的白领有爱购物、爱旅行、喜欢宠物、追求品质、满足精神需求等主要标签。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共性特征是重视性价比,讲究便利、休闲、享乐。其中,新父母人群的偏好标签是周边游、儿童娱乐和教育。
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的安利英曾在北京华联等商超任职。她感到消费者代际变化非常明显。新生代消费者更愿意为商品颜值买单,且对颜值的追求渗透到工作、生活等各个场景。
尼尔森的市场调查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行业人士的观察和分析。
解楠在关于2018年中国消费者消费趋势的解读报告中指出,2018年一季度,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高就业预期,引领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涨到115的历史新高水平。中国新生代消费者具有三大特征:彰显自我、女性崛起、高端消费。
彰显自我体现在“80后”重视品质、促销和国外品牌,而“90后”更看重款式、能体现个性的小众品牌,不盲从国外品牌。尤其是“95后”,对某些饮料推出的不同于传统的游戏主题外包装、拼字瓶格外追捧。
女性消费撑起半边天,甚至在以往男性为主的汽车消费领域也正发生变化:月收入1.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中产女性平均购车预算35万元,而同等收入的男性购车预算平均为20万元。
高端消费表现为中国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的意愿日益增强,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等主要消费品类均有这种趋势。
解楠分析新零售时代中国消费者需求时说,消费者越发聚焦健康话题,尤其关注健康食品。根据尼尔森2016年全球成分趋势分析,中国消费者相对全球平均水平而言,会更主动调整饮食以预防健康疾病,其中79%的消费者会注意摄入食品饮料的成分,82%的消费者愿意多付钱选择不含不良成分的食品饮料。春节期间,健康相关品类礼品装占所有礼品装销售份额逐年增加,至2017年已过半。
新零售时代的消费者购物渠道更加多元。尼尔森调查发现,网购渗透率位列第一,顾客光顾便利店频次比其他现代购物渠道高,高端超市的顾客平均花费最高。大卖场渠道一定程度受到挤压,小型专业化渠道重要性逐年提升,如线下消费者更青睐母婴渠道,因品类专业度和产品覆盖率更高。
2017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榜展示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同样趋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解读百强榜时说,百强中7家电商的销售规模占整体的58.7%,87家实体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占整体的30.8%。2017年,进入百强的21家外资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4858.18亿元,占百强销售总额的比重为8%,较2016年下滑1个百分点。沃尔玛、家乐福等7家主要的外资零售企业都在加大门店调整力度。
为何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解楠告诉记者,部分大型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之初有更好的优惠待遇,如当地政府的用地支持和宣传。而近年来很多本土企业凭借更好的本地资源和对本地消费者的理解,在一些区域发展更快且更灵活。第二,一些欧美地广人稀,人们习惯开车去一站式购物的大型卖场。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形成大量区域性的密集居住区,对发展逐渐饱和且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型购物业态来说,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第三,中国电商发展领先世界,传统外资零售企业也没有先例和经验应对,且因总部不在中国,相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对一些市场的反应略显滞后。
同时,解楠强调,一些先进的外资零售企业在线下运营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长处。一些发达的外资零售企业近年来也在调整反应机制,快速适应中国市场,如家乐福与沃尔玛都与中国电商加强合作。面对消费者需求升级带来的挑战,外资零售企业和中国本土零售企业都应更为关注消费者和商业本质。
来源:中新网重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