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 关注微信

湖北服装圈

无性别化流行 | 今天,我的性别是流动的

[复制链接]

2022-5-1 13:17:22 910 0

墨晓柒 发表于 2022-5-1 13:17:22 |阅读模式

墨晓柒 楼主

2022-5-1 13:17:22

无性别主义在近两年发展的势头大好,不仅有些品牌在时装周发布新系列时合并了男、女装,还有些品牌直接开设了一条无性别服装线。在它兴起之余不免让我思考了更多背后的原因。  

   

众所周知,时尚的发展往往都与社会、文化有关,也是当下人们行为的反射。但是无性别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等于中性服装,它并不是一个跨性别的反串风格。1910年Coco Chanel为女性设计出第一条运动裤,从那时起,无性别主义的启蒙就开始了。1966年Saint Laurent设计出女式吸烟装、1971年在日本设计师山本宽斋手下诞生了雌雄同体的不朽的David Bowie“Ziggy Stardust”摇滚形象,这些都在为无性别主义铺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性别”开始被用来描述生物性的社会、文化、服饰方面的内容。无性别服装“unisex”这个词首次出现是在1968年的美国周刊杂志《Life》中,这一时期是美国时装业男女平等运动兴起的一年。从那时起,无性别主义的服装风尚开始充溢美国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孔雀革命”。(这在当时被视为启动新时代男人时尚的重大事件,指男性时装回归于先前男装的华丽感。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手动搜索一下。因雄孔雀比雌孔雀更美,固借此比喻。)  

除了时装领域,化妆品市场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几年品牌们纷纷推出无性别区分的香水和彩妆用品,这意味着男性在化妆品上的需求越来越多,女性不再是化妆品市场的单一消费群体。男性彩妆用户的壮大也推动了无性别主义潮流的崛起。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演变,无性别主义在21世纪的呈现已经不能用“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裤子”来粗暴定义了,它意味着穿衣时不再具有性别限制,同时也意味着二合一的消费需求。  

在全人类讨论如何减少污染时,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个必要讨论的问题。无性别主义是当下的一种流行反馈,或许也是沉淀了许久的行业改革。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兴起导致了生产端的数量减少、环节变少,更为所有人提供了多样性穿衣选择,也为人们思考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服装消费的无意义增长。无性别主义服装可以将男女服装合并,减少因不同性别导致的款式和剪裁不同,延长商品使用次数及寿命。也有人对此改变笑称:是不是未来一家人只需要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据之前的一份《日本家庭支出调查》显示,每户家庭在“服装鞋袜”上的支出的最高年份是日本泡沫经济末期的1991年,每户平均花费302,318日元(约合人民币17173.44元)。而到2014年降至153,584日元,少了将近一半。消费者的节约理念似乎也促进了无性别时尚的兴起。在日本当地的采访报道中曾出现丈夫和妻子互相换着穿毛衣和大衣,如此一来,夫妻二人的时尚风格变得更加宽泛,两人都能穿的衣服,也舍得去买更贵的,生活成本反而降低了。  

从时装周合并发布男、女装线到开设无性别设计专门店,其改变原因也从最开始的人们倡导穿衣平权变为了减少时尚产业污染。社会态度和消费者的转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这一潮流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利器,降低多余的不必要的购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改变。  

穿衣无性别  

   

在提及服装的无性别主义时不得不提到诞生在东方文化中的日本设计师。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们闯入巴黎时,他们就颠覆了当时西方定义的服装性别。  

当时西方还在突出女性的曲线美,而东方设计师手下诞生的衣服都用宽大的衣身盖住了女性的身材,连男装也混淆着是裙子还是裤子的概念,这种颠覆在巴黎引起了轰动。大概因为是受到日本传统服饰影响,日本设计师的服装从结构角度上几乎都不太有性别属性,或许我们此刻定义的无性别主义本就流淌在东方设计师的血液和文化中。  

西方社会在当时也有设计师主张抛弃性别设计服装,其中Rudi rnreich就是一位这样的前卫设计师,并用他的一生在探索无性别服装。他曾经用两位剃光了所有毛发的男女模特穿着一样的衣服进行展示,意在帮助女性摆脱高级时装的束缚。  

在服装领域中,男装和女装的概念是相对的,它具有流动性。我们也不难发现近几年引起轰动的品牌都集男女装于一身,想要彻底模糊性别定义。  

自2015年开始,GUCCI就带着各种精致刺绣、丝带、绸缎赚得盆满钵满。新一代的消费者已经突破了边界,不在乎对性别的定义,Alessandro Michele也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精神带领品牌转型成功。  

紧接着,Acne Studio在2016春夏男装系列中也推出了以20世纪70年代纽约无性别主义着装风格为灵感的设计。无性别主义的浪潮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Maison Margiela2019春夏系列则是混合了男女装进行共同展示。John Galliano用绚丽的色彩与解构主义的轮廓将男士的外套拆下,并剪裁成了一条裙子,而在展示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件斗篷。一衣多穿、男女皆可,这不就是我们在讨论的可持续服装吗?  

2020秋冬佛罗伦萨Pitti Uomo男装周中,Random Identities再次演绎无性别主义着装。羊腿袖的真丝衬衫、收腰西装混合着军装夹克与迷彩风衣随机出现,就像这个品牌名一样:随机身份。整个系列时而柔和细腻,时而硬朗英气,转换之间也没有矫揉造作,淡然地讨论着无性别一词。  

除了海外品牌,中国品牌们也陆续开始强调无性别主义,比如bosie。从2018年6月到2019年10月bosie就完成了8000万的销售额,2019年还开设了童装线bosie Kids,用同一个设计满足两代人的需求。不得不说这是一张高分答卷,于品牌而言,男女款用同一个SKU就能产生最大效益;于消费者而言,同一款服装一家四口都可穿着,减少家庭支出。双赢的例子值得人们更多关注。  

另一中国品牌LIFEGOESON在2019年上海时装周发布的2020春夏系列中,也特意突出了“不强调性别”这一概念。用“糟糕的一天”和无性别限制的服装,充满趣味地描绘了都市人“一地鸡毛”的生活。  

另一中国品牌ATELIER ROUGE PéKIN的服装之中也透露着无性别主义的味道。宽松的衣身设计加上充满中式味道的细节,将设计师眼中的未来制服定义为无性别主义的服装。  

橱窗无性别  

除了服装常常体现着无性别主义以外,橱窗空间展示也进行了改革。橱窗陈列具备诸多现代商业文化色彩,成为品牌新品呈现、宣传的方式之一。品牌为了不同的销售目标,用不同的橱窗设计展示内容,尽管内容不同,但方向都一定会面向特定的性别人群和年龄人群。一个好的橱窗设计,往往集报刊、影视、广告等传媒优势于一体,表现出极强的社会影响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关于性别的观念与认识的很多就是在橱窗艺术语言的潜移默化中形成、加强的。服装是橱窗、空间展示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橱窗设计都呈现出一种趋势,即结合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男性与女性这些看似对立的两面,以商品介绍为手段,将曾经冲突的双方相融的社会观念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原本只具商业意义的橱窗艺术语言,发挥出了社会性别信息传播的作用,也宣传了另一种绿色环保的时尚生活方式。  

无性别风格的服装不受性别的局限。可以用同样的单品、不同的陈列手法,在空间中进行创意陈列。这不仅给了们更大的选购空间,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搭配乐趣,同时也可以增加店铺的连带销售率。  

2015年,英国老牌百货公司Selfridges发起了“A Agender”活动,来自英国的家具设计师Faye Togood在Selfridges店里,用金属框架和网板划分出两层楼的空间,将40多个品牌的服装和配饰都去除了原包装,仅以原色的亚麻口袋和棕色箱子让它们保持一致展示的外观。  

橱窗中,黑、灰、蓝所代表的中性色调被摆在主角位置,女装与男装也被一视同仁。在没有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凭直觉和喜好来挑选服装,使每一件服装都被平等对待。消费者再也不用看到例如“男朋友的衬衫”的宣传口号了,一件衣服可以是你的,也可以是男朋友的。  

并且在2016年开放了一个“The Designer Studio全新概念零售空间”,是一个无性别分层的空间。整个空间的柜位不再受到性别的限制,没有女装楼层,也没有男装柜位,Selfridges希望能提供新的购物形态给人们。  

美国百货Target在2015年宣布在其商店的数个区域内去除性别引导标识,传统男女性别各占一层楼的零售空间也开始走向混合。2016年时Target百货更进一步,推出了无性别风格儿童家具系列,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甚至和品牌共同合作Unisex系列儿童服装。  

日本伊势丹新宿店的绅士馆从2015年夏季已开始按照无性别的理念,调整商品的陈列和构成。伊势丹表示,“一些男性顾客会购买像女帽的宽檐帽子”。买女士商品的男性顾客、买男士商品的女性顾客屡见不鲜,所以干脆就把商品混合在一起了。  

不仅仅是线下百货,奢侈品购物网站Matchesfashion在2018年时也与BURBERRY合作推出了一个 “Unisex” 联名系列。与其他很多具有无性别主义特性的服饰一起在男装与女装列表下同时销售。这种合作的方式所诞生的无性别服装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它说明了品牌与销售端的目标一致和概念趋同,双方能够更好地完成合作,将想要传达的概念共同传递到销售C端。  

在商业利益促使下,很多品牌都加入了 “男女皆宜” 大军。无性别主义在浪潮的推动下存在很多种方式:一种是男装女穿、女装男穿的反叛现象,或是修改性别痕迹后的全新单品;另一种就是不需太多设计的帽衫、运动衫以及T恤等单品。我认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性别主义的产物,是另一种形式的性别主义:男装可以变成女装,可是女装却不能变为男装。这种被刻意抹去的女性化元素成为无性别主义大潮中最不平等的一面。  

另外,无性别主义还未完全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发布服装的时候将男女装混合在一起发布,这是一个市场的好兆头。既减少了服装开发成本、人力成本,在C端亦可混合销售,能够带来更好的销量。  

无性别主义服装的诞生不仅是服装性别的一次平等对话,也代表着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浪潮,一定有无性别主义的一席之位。  

来源:磁器  作者:Jo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