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蕾哈娜(Rihanna)的美妆品牌 Fenty Beauty 终于在海内外粉丝和业内人士的猜测中,正式登陆天猫国际,进军中国大陆市场。
这确实是一条国内消费者等待已久的好消息,热门社交平台早已充斥着来自该品牌 的“神仙”高光,或是色号众多的保湿粉底液等产品。
但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消费者未必注意到。以Fenty Beauty为代表的“零残忍”美妆品牌,在进入中国这样以法规要求对化妆品进行动物试验的海外市场销售之后,还能正当地保留这个标签吗?关于这个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价值570亿美元的全球“零残忍”市场已经挣扎了太久。
号称“零残忍”的美妆品牌,必须在中国本地法规以及全球声誉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但品牌实际多多少少都会陷入两难境地。Fenty Beauty未就此事回应BoF时装商业评论的置评请求。
双层系统
近年来,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针对化妆品动物测试相关政策法规的改革,朝着减少甚至最终废除针对化妆品的强制动物试验。但现实的情况是,国内市场远远未能达到“零残忍”的水平。
2014年6月起,国产非特殊用途日化和化妆品已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动物测试(“特殊用途化妆品”指的是包括防晒、美白、脱毛等功能的产品,不具备这些功能的化妆品则属于非特殊用途)。至此,一个“双层体系”诞生了: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牌无需进行动物测试,而进口化妆品牌无论是否属于“特殊用途”,只要进入中国内地销售,就需要接受动物试验。
总部位于上海的认证与合规机构Knudsen & CRC 首席执行官 Mette Knudsen对BoF时装商业评论表示,尽管有人抱怨这样的体系对进口品牌来说好像不太公平,但这背后主要还有更广泛的产品安全考量。
Knudsen解释道,“多数人可能觉得,进口化妆品都是来自欧洲或是澳大利亚之类的地区,这些化妆品肯定都是安全的,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就是,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来自这些地区的化妆品会进口到中国。”
“在有些国家,(化妆品的)安全和品控并不是放在第一位的,还有报道称这些产品会产生可怕的副作用的先例。”因此,有关中国是否最终会废除化妆品动物测试,其争论的焦点是如果取消了这项规定,来自某些国家的无良商家就有可能以低质量、不安全的产品危及中国的消费者。
在有些国家,(化妆品的)安全和品控并不是放在第一位的,还有报道称这些产品会产生可怕的副作用的先例。
尽管国内相关监管机构行事低调,但进展一直在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与一家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体外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IIVS)合作,推进化妆品监管的替代试验方法落地。
IIVS总裁Erin Hil表示,在监管部门最终接受这些替代方案用以监管之前,让本地的实验室能使用新的替代方法,将能“建立行业对新替代试验的信心,(确保有能力)熟练地进行测试。”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亦有少数省市对其管辖内所售产品进行非强制性的、上市后的安全试验,其中也包括动物试验手段。近年来亦有省市表示不再进行上市后动物试验,不过这对那些希望能在全国范围销售产品的品牌来说作用不大,毕竟谁想自家的产品只在特定省份销售呢?
“硬核零残忍”VS“部分零残忍”
如今国际上的零残忍美妆品牌也可以说形成了两大阵营:100%的“硬核”零残忍,以及“除了中国内地之外的”零残忍。
在后一个阵营中,欧莱雅、雅诗兰黛、MAC和Benefit等都曾主动调整过产品的零残忍营销,表明“除本地法律要求之外,本品牌产品不进行动物测试”等类似态度。BoF时装商业评论联系前述品牌请求置评,但没有品牌在本文发布前回应BoF。
这样的擦边球行为尽管招来了西方动物爱好者的严厉批评,但化妆品企业也在努力推进动物试验之外的毒理学替代测试方法与政府游说,推动全球零残忍议程。比如欧莱雅在过去 25 年里,耗费了10 亿美元研发非动物测试的替代方法。
中国市场蕴含的庞大商机,对多数品牌来说都不容错过,此时自然要考虑是否要牺牲所谓的零残忍道德。2017 年,长期坚持“零残忍”的美妆品牌Nars也“屈服”,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包括实体零售的形式。
Instagram上的抨击和质疑也随之而来。Nars当时捍卫了品牌的立场,发布了一份声明。声明的部分内容是,“我们坚信,产品和原料的安全性能够通过非动物试验的方法得到验证,但我们必须遵守我们展开经营的市场的当地法律,其中也包括中国市场。”
那些还在坚持观望,不愿现阶段在中国内地销售零残忍产品的企业,包括巴西的美妆集团 Natura & co.旗下的各品牌,尤其是The Body Shop。
The Body Shop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探索进入中国销售的不同方式,但最终在 2014 年从北京等地机场免税店撤下了专柜,因为品牌无法保证自己的产品免于上市后产品抽检动物测试。Natura & co.拒绝对此文发表评论。
法律漏洞:“哪儿都没规定不能这样卖”
部分品牌进入中国内地销售,也颇做了一番努力。多芬(Dove)、Herbal Essences还有加拿大美妆品牌Nudestix,选择将产品迁至中国境内生产,这样其产品就自然能归入无需动物测试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类别。
但只要进入了实体店,并在全国范围销售,这些品牌依旧有可能受到上市后动物试验抽检的影响。因此,想要真正避免动物测试,唯一方法似乎是通过中国的跨境电商。而在中国,跨境电商2018年的营收高达 9 万亿元人民币。
Fenty Beauty、醉象(Drunk Elephant)、Charle Tilbury、模特米兰达·可儿(Miranda Kerr)自创的自然彩妆品牌Kora Organics、100% Pure与The Ordinary 等“零残忍”美妆品牌都进驻了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天猫国际。
“现在只有跨境的方式是可以不用做(动物实验)的,因为跨境不用做上市前的注册。”
醉象首席执行官Tim Warner也曾公开表示,此举符合品牌的“零残忍”定位;Fenty Beauty未专门就此事发布声明,但该品牌决定在中国香港以及亚太地区其它热门城市进行销售,意味着Fenty Beauty也选择的是第三方跨境电商路径来避开在中国内地进行动物测试,直到未来新的变化以法规形式正式生效。
得益于特殊清关规定,天猫国际、小红书、京东的海囤全球(JD Worldwide)等跨境电商,允许品牌将产品从海外(这里所说的“海外”指的不仅是品牌发源国,还包括中国香港和内地部分自由贸易区的保税仓),直接进入内地市场。
这些跨境电商平台声称,品牌客户从国际市场将产品销往内地,可以绕过原本在实体店销售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进口到中国内地,避开了相关的动物测试。
杭州瑞旭(CIRS)是一家面对化工、化妆品与消费品企业提供产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专业公司,其个人护理部门April Guo表示,“非动物实验的话,现在只有跨境的方式是可以不用做(动物实验),因为跨境的话是不用做上市前的注册,所以说他就不需要(做动物实验)。”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在中国通过跨境电商卖“零残忍”就能万无一失。国际零残忍认证组织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CFI)发出的“跳跃的兔子”(Leaping Bunny)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含金量较高的产品“零残忍”标识认证之一。他们曾对希望申请认证的品牌发布了指导意见,称其认证名单将不认可采用跨境电商方式进入中国内地销售的品牌。
Leaping Bunny的“跳跃兔子”logo | 图片来源:Leaping Bunny
但Mette Knudsen 认为,CFI采取这样的立场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他们要保证的是Leaping Bunny依旧成为零残忍化妆品领域的黄金标准,只要(认证过的)品牌的某一件产品在跨境电商拿去做过了上市前测试,那(从品牌到整个认证体系)就算是分崩离析了,”她说。
“能做”不等于“好做”
这正是CFI、Knudsen & CRC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开展试点项目的部分原因。试点项目的目标是让参与试点的品牌与公司获得Leaping Bunny的认证,能正常在中国线下进行销售。国际品牌Brighter Beauty最近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实体店,卖的主要是面膜——而这是在中国内地实体销售的、首批带有CFI“跳跃的兔子”零残忍标志的海外美容产品。
他们也是首批从CFI与Knudsen & CRC发起并运营监管的试点项目“毕业”的品牌之一。该项目联合上海市政府,地处奉贤奉浦工业园区的“东方美谷”(位于上海郊外的一个大型美妆制造中心)。CFI得到的保证就是,这些试点产品未来上市后不再涉及动物测试。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如果保证仅在上海辖区内销售,就不会接受动物试验。
尽管Brighter Beauty首席执行官Jessica Gson表示,新的产品上市过程“非常严格”,但优势是从一开始就能制造符合Leaping Bunny认证要求的美妆产品,不仅是配方过程,全部原材料必须要明确是“零残忍”的。
“在中国做事,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但一切也都是不容易的。你要准备大量的文书和文件,”Gleeson表示。他补充说,从开始申请试点到最终在今年五月获得认证,全程要花掉近9个月。
要获得CFI认证,Brighter Beauty等企业必须要在东方美谷进行生产制造,还要提供大量证据证明产品材料来源全部符合“零残忍”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上海本地的实体店销售(因为上海市政府允许不对产品进行上市后测试),还要进行认证年审。
尽管这个试点项目尚未培育出中国本土的“零残忍”美妆品牌,但Knudsen认为,获得Leaping Bunny认证的本土品牌也有好处(能在已经禁止销售经过动物测试的化妆品,比如欧洲以及即将生效的美国部分地区),而且还能提供推动整个行业变革的动力。
我们需要本土化妆品牌的加入,推动这项变革。
“我们需要本土化妆品牌的加入,推动这项变革……如果本土化妆品牌不参与,你是看不到变化的,”她说,“如果他们提出来,‘由于我们国家还在做动物试验,所以产品不能卖到欧洲或美国去’,这才会真正改变政府的决策和规定。”
曙光在前
和化妆品企业一样,中国消费者也开始更加留心所购产品获得的各种认证了。但更多的其它因素,比如产品功效、定价甚至是否采用天然和有机成分,依旧是中国消费者挑选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
优先考虑购买“零残忍”品牌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曾在海外接触过这个概念的年轻人,比如在美国完成学业刚回到上海、今年24岁的Betty Cui。
“说到对环境和动物友好的美妆产品,我觉得多数人可能不是很关心产品究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她解释说,“但我自己很难喜欢一个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的产品。”
Brighter Beauty的Gleeson认为,消费者心态出现这样的转变确实令人振奋,不过她也说了,不管消费者是否有这样的需求,他们都会继续努力保证产品“零残忍”。
“中国消费者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我真的观察到过去五年有了重大的转变,我的客户群更多地在寻找对环境和动物友好的品牌,他们希望自己购买的品牌反映自己的价值观,”她说。
目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最根本的法规《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意见稿并修订,或将最终调整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强制性动物检测的做法,保证本土与国际品牌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今年5月公布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明确规定,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在符合相应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免予相关毒理学试验。
尽管具体时间节点尚不明确,但Knudsen认为,在2020年春季之前,对产品进行强制动物测试的要求将成为过去。
“我们正在接近这个目标,整个局面未来都会改变。如果到了那一天,进口化妆品不再需要接受动物测试,那将会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来源:BOF 作者:Casey Hall . Aijing Wa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