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服装鞋帽届传来了两个不幸的消息:昔日鞋王富贵鸟(01819)破产了,中国ZARA的拉夏贝尔(603157)股权质押爆仓。两个创始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来自福建,企业都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并且利用形势赚足了第一桶金,后来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他们一个跨界突围,一个在资本的催促下快速扩张,结果双双阵亡。更让人唏嘘的是,拉夏贝尔距离上市还不足2年。
一代鞋王借金融转型被反噬
8月12日,留给“中国真皮鞋王”、港股上市老牌鞋企——富贵鸟的时间不多了。
8月12日,公司披露的最新消息显示,公司股份的最后上市日期将为2019年8月23日,而股份上市地位将于2019年8月26日上午九时起取消。
此前,富贵年停牌近3年。期间,富贵鸟营业额和利润跌跌不休:从近30亿的营业额跌至2017年中的不足5个亿,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并随后无更新。公司表示,主要由于股份暂停买卖,并且有尚未偿还债务,影响业务经营。
富贵鸟1989年正式成立,抓住了行业的红利期,此后其业务一路上扬,1993年,该公司被称为“首届中国鞋王”,并且在接下来的1998年、2000年和2002年,皆获得“中国真皮鞋王”称号。2000年左右,富贵鸟的销售网点已经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县市。2013年,富贵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纵观其财务数据,2011年-2014年,富贵鸟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均增长强劲,营业收入分别为20.37亿元、23.83亿元、29.19亿元和29.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3.78亿元、5.19亿元和5.58亿元。虽然2014年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增长状态。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该年度富贵鸟实现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减少13.09%,2016年年报大幅下滑到1.62亿元,2017年中报首次出现亏损,利润未-1088万元,此后的业绩再没有披露。
富贵鸟折戟与其转型金融业不无关系。
2015年5月初,富贵鸟以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深圳中融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线上P2P平台共赢社。共赢社自2017年4月24日发布最后一次还款公告后便再无更新,该平台已停止运营。
同年10月,富贵鸟入股叮咚钱包,成为后者大股东。此外,富贵鸟还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石狮市富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由于支持公司业务转型等需要,富贵鸟于2015年4月发行公司债“14富贵鸟”(代码122356),发行总额8亿元,期限5年。随后,其还发行了公司债16富贵鸟SCP001(代码011698173)4亿元,16富贵01(代码118797)13亿元。
跨界金融业务确实为富贵鸟埋下了祸根,该公司此后便陷入合同纠纷、欠债危机中。从具体数据上来看,“14富贵鸟”的价格自2018年3月以来便不断走低。当年3月1日,富贵鸟债券大跌,由103.8元跌至17.5元,跌幅达83.14%。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于2018年2月披露了公告,将富贵鸟主体信用等级下调至CC级,维持评级展望为负面,同时将“14富贵鸟”债券的信用等级下调至CC级。CC级意味着“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2018年3月初,国泰君安的报告,富贵鸟至少存在49.09亿元的资产金额很可能无法收回,包括货币资金1.65亿元、应收账款2亿元、存货2亿元、其他应收款42.29亿元、固定资产1.15亿元。目前,富贵鸟债务总额约30亿元。
在债务压力下,富贵鸟曾两次提出重组方案,但最终都未通过。如今,重组失败的富贵鸟只能落得退市的结局。
国产ZARA一个季度关店1616家
与富贵鸟创始人有着同样经历的福建老乡创立的一家服装公司拉夏贝尔,也遭遇至暗时刻。
这家号称中国ZARA的公司,这次让很多私募赔了血本了,2013年高盛向拉夏贝尔投资了3亿元,如今这笔投资的市值仅剩9400万元。即便算上拉夏贝尔过去历次分红,高盛仍然暴亏近2亿。
几天前,拉夏贝尔被曝出其实控人邢加兴质押给海通证券的1.416亿股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因未提前购回且未采取履约保障措施,构成违约,也就是资本市场俗称的“爆仓”。
拉夏贝尔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的多品牌、全渠道运营的时装集团,同时也是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装企业,因其的品牌战略和客户定位都与国际时尚品牌Zara十分相似,因此又被人称为“中国的Zara”。
邢加兴,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在1980-1990年期间,中国的民营服装工厂多如牛毛。福建更是云集了诸多知名服装品牌,男装、、七匹狼、柒牌、利郎等。
一个个造福故事在身边涌现,邢加兴再也按捺不住,21岁那年用母亲给他的几百元钱,进城报名了服装压印培训班,选择了他一生的事业。之后邢加兴在一家台资女装企业工作,并在几年后到上海担任该企业的代理商。很快他发现,在代理模式下,品牌商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滞后,库存调度也跟不上终端的销售。但这些困难反而让他萌生了自己创建品牌的想法。
1998年,邢加兴注册了拉夏贝尔时装有限公司,拉夏贝尔在最初的十年里仅在全国开了不到700专柜和门店。
2006年,H&M和ZARA相继宣布进入中国,股权基金纷纷开始寻找本土的服装行业投资机会,许多机构都看上了拉夏贝尔。时任联想投资(现君联资本)VP的王勇找到邢加兴,告诉他拉夏贝尔现有的门店数是远远不够的,成熟的男装品牌都有接近2000家店,拉夏贝尔的团队经过10年的积累,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候。最终,联想投资拿下了拉夏贝尔的独家B轮融资,将4500万元交到了邢加兴的手上。从此,拉夏贝尔便踏上了急速开店的道路。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拉夏贝尔共拥有9269个线下零售网点。而拉夏贝尔当初上市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融资来完成其零售网络扩展建设项目,计划在未来三年新建3000个零售网点。
靠着拼命扩张赢市场的打法,拉夏贝尔的市场规模曾一度遥遥领先。
据Euitor统计,按市场零售额计算,拉夏贝尔在2014年国内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份额约为6.3%,位居市场第二;在2014年国内大众休闲服装市场份额约为4.4%,位居市场第四,突破了国外品牌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激进的扩张策略不仅占用了拉夏贝尔大量的资金,也会造成其存货积压,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销量及定价计划,增加了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流动资金的占用的风险。
这直接导致了拉夏贝尔后来的流动性危机,出现“关店潮”。2017年公司曾拥有9448家门店,门店同比增长6%。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拉夏贝尔分别净减少了179家和1616家门店。截至2019年6月底,境内线下经营网点较2018年底净减少2400余个。以此推算,上半年公司日均日均关店超13家。
2016年拉夏贝尔实现营收85.51亿元,2017年增长至89.99亿元,2018年则超过了百亿,达到101.76亿元,但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却一路下滑,分别为5.32亿元,4.99亿元,2018年出现亏损,净利润猛降至-1.6亿元。
之后为了应对经营上的窘境,拉夏贝尔放缓了扩张的脚步,引入了加盟商,卖掉了不良资产,如今又遇上实控人“爆仓”,短期想走出泥潭似乎是天方夜谭。
鞋帽上市公司被动转型,胜者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如日中天的鞋帽服装企业在遭遇行业滑铁卢之际,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或转型,或卖身,或玩金融:卖身雪松,凯撒股份转型文化,搜于特、报喜鸟转型教育。而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为玩金融失败导致陷入危机。
而较早涉入金融的、杉杉股份近几年还较为成功。2018年11月15日晚间,雅戈尔发布公告称,其已于2018年9月7日-11月15日处置金融资产,交易金额合计为14.22亿元,占2017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83%,产生投资收益6593.93万元,净利润4945.45万元(未经审计),占2017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6.67%。
此外,2018年4月13日-9月6日期间,雅戈尔还出售了中信股份、宁波银行可转债等金融资产,交易金额约为2.28亿元。
与雅戈尔不同,靠服装起家的股份如今对金融业务依然看重,仍在优化金融业务的布局,更是将其金融业务分拆独立上市。
而入局较晚、经验匮乏的富贵鸟和想快速弯道超车的拉夏贝尔,它们的没落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来源:易懂财经 作者:易懂财经 |
|
|